博客
关于我
I/O控制方式
阅读量:403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3-05

本文共 965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
I/O控制方式

程序直接控制方式

CPU干预

很频繁,I/O操作开始之前,完成之后需要CPU介入,而且在等待I/O完成的过程中CPU需要不断得轮询检查。

数据的流向

每次读/写一个字

读操作(数据输入):I/O设备->CPU->内存
写操作(数据输出):内存->CPU->I/O设备

流程图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主要缺点和主要优点

优点:实现简单。在读/写指令之后,加上实现循环检查的一系列指令即可(因此才称为“程序直接控制方式”)

缺点:CPU和1/0设备只能串行工作,CPU需要一直轮询检查长期处于“忙等”状态,CPU利用率低。

中断驱动方式

CPU干预

每次1/0操作开始之前、完成之后需要CPU介入。等待1/0完成的过程中CPU可以切换到别的进程执行。

数据的流向

每次读/写一个字

读操作(数据输入): I/0设备->CPU->内存
写操作(数据输出): 内存->CPU->I/0设备

流程图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主要缺点和主要优点

优点:与“程序直接控制方式”相比,在“中断驱动方式”中,1/0控制器会通过中断信号主动报告1/0已完成,CPU不再需要不停地轮询。 CPU和1/0设备可并行工作,CPU利用率得到明显提升。

缺点:每个字在I/O设备与内存之间的传输,都需要经过CPU。而频繁的中断处理会消耗比较多的CPU时间。

DMA方式

CPU干预

仅在传送一个或多个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时,才需要CPU干预

数据的流向

每次读/写一个块

读操作(数据输入): I/0设备->内存
写操作(数据输出): 内存->I/0设备

流程图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主要缺点和主要优点

优点:数据传输以“块”为单位,CPU介入频率进一步降低。数据的传输不再需要先经过CPU再写入内存,数据传输效率进一步增加。CPU和1/0设备的并行性得到提升。

缺点:CPU每发出一条1/0指令,只能读/写一个或多个连续的数据块。

通道控制方式

CPU干预

极低,通道会根据CPU的指示执行相应的通道程序,只有完成一组数据块的读/写后才需要发出中断信号,请求CPU干预。

数据的流向

每次读/写一组数据块

读操作(数据输入):I/0设备->内存
写操作(数据输出):内存->I/0设备

流程图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主要缺点和主要优点

缺点:实现复杂,需要专门的通道硬件支持

优点:CPU、通道、1/0设备可并行工作,资源利用率很高

转载地址:http://uudzz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MySQL的操作:
查看>>
mysql的数据类型有哪些?
查看>>
mysql的语法规范
查看>>
MySql的连接查询
查看>>
mysql的配置文件参数
查看>>
MySQL的错误:No query specified
查看>>
mysql监控工具-PMM,让你更上一层楼(上)
查看>>
mysql监控工具-PMM,让你更上一层楼(下)
查看>>
MySQL相关命令
查看>>
mysql社工库搭建教程_社工库的搭建思路与代码实现
查看>>
Warning: Can't perform a React state update on an unmounted component. This is a no-
查看>>
mysql笔记 (早前的,很乱)
查看>>
MySQL笔记:InnoDB的锁机制
查看>>
mysql第一天~mysql基础【主要是DDL、DML、DQL语句,以及重点掌握存存引擎、查询(模糊查询)】
查看>>
mysql第二天~mysql基础【查询排序、分页查询、多表查询、数据备份与恢复等】
查看>>
MySQL简介和安装
查看>>
MySQL简单查询
查看>>
MySQL管理利器 MySQL Utilities 安装
查看>>
MySQL篇(管理工具)
查看>>
mysql类型转换函数convert与cast的用法
查看>>